刘和瑞:以“倔劲儿”书写染发行业的大爱与坚守
——记氧发堂创始人刘和瑞的初心之路
一、创业缘起与初心:一场宁可倾家荡产的“健康革命”
2013年的某个深夜,成都永陵路一家染发店紧闭大门。店内灯火通明,刘和瑞和初创团队正一遍遍练习染发技术,地板上散落着染坏的假发片,空气里弥漫着焦灼与执着。这是氧发堂的第一家门店,也是他押上全部身家换来的试验田。
出生于内蒙古农村的刘和瑞,18岁辍学闯荡社会,早年从事医药代理行业。2006年市场监管趋严时,他注意到消费者在药店选购染发剂的场景:“人们本能地认为药店产品更安全,可实际上那些染发剂同样刺痛头皮、导致过敏。”彼时,传统化学染发剂占据市场主导地位,但问题频发:一位成都退休教师染发后头皮溃烂的案例刺痛了他。刘和瑞意识到,市场需要一场颠覆式的革新——研发真正健康的植物染发产品。
转型的代价是巨大的。尽管早年靠代理医药产品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,但每年上百万的研发经费投入,让他不得不四处筹借,甚至抵押房产贷款。团队在实验室经历了近3000个日夜、上千次配方试验,甚至亲自试用产品导致过敏。最难时,发不出工资的妻子哭着和他大吵,他却说:“要是失败,我把血抽出来还债!”转机出现在2013年,首款植物染膏通过国家认证,然而首店开业后却门可罗雀——消费者不愿当“试验品”。团队闭店苦练标准:用齿梳工艺避免染剂沾头皮、发明1mm发根距离监测术。熬到第七个月,“单店月销破15万”验证了模式可行性。
“创业就像染发,想要色彩持久,必须先打好底子。”这份倔劲背后,是他对“健康染发”近乎偏执的追求:既染得漂亮,更要零化学残留。
二、极客精神与教育情怀:让专业成为健康保障的基石
2023年氧发堂年会上,第三代植萃染发膏发布现场的掌声经久不息。这款产品将过敏率降至万分之一以下,仅为国家标准上限的1/60,发色亮度提升15倍——这源自刘和瑞对实验室近乎苛刻的要求:“每代产品必须跨过三道门槛:安全指标翻倍、染养功能升级、染色效果提升。”
为攻克技术难关,他联合知名药企成立了10万级标准研发中心,联合高校实验室攻关植物色素分子提纯技术。在2018年台湾影星陈德容代言的央视广告背后,是一组震撼数据:8年研发、10余项专利、超4000万盒产品销量。
但刘和瑞深知,好产品还需要好服务护航。2016年氧发堂商学院成立时,他提出“三个必须”铁律:
染发师必须通过128小时实操考核
白发覆盖率必须100%、发根距离误差≤1毫米
门店服务流程必须符合6S场域标准
在有一天的突击检查中,他因某店染发操作不规范勃然大怒:“差1毫米就可能毁掉顾客信任!”这种近乎严苛的管理背后,是建立行业标准的决心。如今,商学院年培训超万名染养师,五大基地覆盖全国,用刘和瑞的话说:“我们要让专业成为一种本能。”
三、“家文化”的利他哲学:从员工到加盟商的全生态成长
在河北沧州代理吴总的办公室,挂着“全员持股”计划书:3年开店50家、老员工年薪超10万。这源于刘和瑞推行的“事业命运共同体”理念:20%利润用于员工分红、帮助员工成长为店长或老板、公司的最大财富是人。
员工眼中,他是“严父”与“慈父”的矛盾体。2018年某新店选址失误,他当众痛批区域经理:“这是拿加盟商的血汗钱开玩笑!”转身却自掏腰包补贴10万;当重庆员工韩毅母亲患癌时,他连夜发起全国募捐,筹集善款逾13万元。被问及管理逻辑,他说得朴素:“顾客满意度的背后,是员工的幸福感和加盟商的盈利能力。”
对合作多年的伙伴,他不走寻常路。2019年带着管理层巡视千店,亲自解决加盟商实际难题,历时两个多月;2020年疫情期间,他力排众议推出“5大扶持服务”,把拓客团队派到加盟商店里手把手教学。山西临汾代理丁红雨回忆:“最艰难时,总部老师吃住店里两个月,帮我们挺过寒冬。”这份肝胆相照,让氧发堂哪怕在疫情期间也逆势新增300多家门店。
四、向善而行的社会担当:从公益剪发到产业报国
2020年2月,一批总价值近10万元的防疫物资抵达川渝多家疾控中心和医院。这是刘和瑞亲自监督生产的2000套隔离服。作为中国狮子联会四川长江服务队创始人,他每年率领团队走进社区、养老院,疫情期间更推出“白衣天使免费染发年卡”。
他的公益清单上还有更多数字:
500+社区公益剪发服务
100万元+大病救助专项基金
1000名大龄失业人员免费技能培训
2024年泰国年会上宣布成立“发健康公益联盟”
在战略层面,他推动氧发堂参与制定《健康染发国家标准》,牵头成立植物染发联盟,将企业使命与国家“健康中国”战略深度融合。2025年1月与《匠心之路》栏目组签约时,他留下警句:“要把匠心刻进骨子里,用染发剂的革新助力民族品牌崛起。”
结语:倔匠的星辰大海
从内蒙古牧区走出的“倔小子”,到掌舵3600多家门店的行业领袖,刘和瑞用18年诠释了何为“长期主义”。如今,他依然保持着长年巡店的习惯,手机里存着几千个加盟商电话。那个曾在药店里为染发剂揪心的青年,正带领氧发堂朝着“千城万店”目标迈进,用他的话说:“染发这件事,我要干到80岁——那时候中国的银发经济,更需要健康染发的守护。”
或许正如他在2025年3月峰会上说的那句:“慢就是快,真才能久。”这个把“倔”字刻进DNA的企业家,正在用大爱和专业,重塑一个行业的健康底色。